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讲的是一个黑人被诱骗进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地方,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为奴十二年观后感,欢迎阅读!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1】
一个诚实的、正直的人,相信政府和社会是公正与正义的一个人,被诱骗进入一个暗无天日的境地,在亲身经历了一件又一件的充满血腥暴力的事件,而且被鞭挞了一次又一次后,却始终未有真正地被现实与黑暗灭却自己的信念之火,为的可能不是重获过往的美好的物质生活,而更多的是为了得到家人的音信与团圆时的欣慰。
先看看时代的背景:在十九世纪中期,美国虽然已经经历了独立战争的洗礼,美国的每一块土地无不浸透着清教徒对上帝的虔诚,开拓者的精神无不鼓励着每一个公民对美坚利共和国的发掘与贡献。
工业革命已经掀开了第二次帷幕,人类的文明无疑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成为世界的模范代表,无论是从制度方面还是人文方面都体现了时代的先驱。
民主、平等也在这个国家得到了认可与普及。
然而,却由于资本家的罪与恶、贪婪与憎恨,竟然在这片大陆出现了奴隶制,这不禁令人扼腕长叹。
主人公所罗门(Soloman)虽然以自由人的身份生活在美国这片被誉为自由与勇敢的大陆,自己也对政府制定的制度所包含的公正与正义无比信任,踏实地生活着、工作着,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免经常会被白人歧视,但是他还是热爱着家人,热爱着生命。
然而,有一天,一次“机会”来了,两个年轻的音乐人进入了他的生命,从此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和人生观念。
两个自称音乐家的人邀请主人公至华盛顿进行一次有关音乐舞会的工作,并承诺给予他丰厚的薪水作为回报。
并在舞会举办前的一天晚上在一家餐馆热情地招待着主人公,最后把他灌醉。
故事的转折点来了,当所罗门从睡梦中醒来时,却发现了自己衣衫褴褛地躺在了一个密室中,手脚被枷锁限制了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他大声求救,却无人响应。
这时,来了两个黑奴贩,他们在交谈的过程中无不充满着蔑视黑人的神情。
无论主人公怎么申诉自己的经历和身世,都无人理会。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个细节,就是第二次来的人贩子在“好言相劝”地说服主人公脱下刚刚在被鞭挞时弄坏了的衣服时的友好神情与得到手后的另一幅令人厌恶的嘴脸,我不能说应该怎样批判那个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是我在这里看到的,是人性的贪婪与为了得到一样东西时的不择手段。
镜头转到我们的主人公所罗门到达奴隶交易市场的场景,这时,又换了一批人,在人贩子读名字点人数的时候,叫到了普莱特的名字时无人反应的场景。
这时,主人公面临的不仅是自己自由权利的失去,更不得不面对自己姓名的被剥夺。
但是,他仍然在寻找机会,寻找着自由。
在蒸汽船的场景中,充满着明显的分化态度。
一拨是已经认命了的人,已经无力反抗了的人,他们祈求的不再是自由,而是生存,一个对于人来讲最为基本的要素;而另外一拨人是不服命运的厄运,试图翻身的、不认输的人。
而主人公此时,属于后者。
而在行船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另外一个黑人,而他无不在安抚每个黑人不安、焦虑的感觉。
并告诉主人公,想要是生存,就必须要服从,及即使是伪装出来的。
而与此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个比他表现得更外露的人,被囚禁了,枷锁,面罩,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却在此刻显得令人心寒与怜悯,原来是他过度的表示自己作为自由人而被白人贩子进行了酷刑并囚禁着。
虽然被脱下了枷锁,但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正义,为了同样身为黑人的妇女抱打不平时,被杀害了。
这对主人公的心态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此,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徘徊:活着!活着!为了重新见到家人们!
而另外一个场景就更为讽刺了,主人公被赶下船到达一个中转站时,刚才的一个对自己在这个充满着怨恨、愤怒的船中密室不断做安抚工作并告诉自己不要张扬甚至表现出自己会写字弹琴等能力的黑人,居然在接他的主人面前丧失了自己原本的面貌,表现得温顺、乖巧、服从。
这又再一次震撼了主人公的心灵:黑人与黑奴只是一线之隔。
在黑奴交易所进行贩卖奴隶时,一个温文雅尔的绅士出现了他的眼前,而且在面对黑人母亲和儿女的痛苦分离,他表现出了同情,虽然曾经尝试出价买走他们,但是在金钱面前,还是屈服了。
而主人公也看出了他的善心,更加愿意跟他走了。
以为自己可以通过新主人的救助,自己可以重获自由了的时候,然而又有情况出现了状况,一个工头由于主人公的聪明,并在他面前实践了自己的假设,把木做的木筏做好了并成功渡河,令工头无地自容,决意除掉这个眼中钉时,主人公又认识到了现实,有时候是残酷的。
自己以前是多么的幸福快乐,从未想过身为同类的黑人会有如此的经历,痛苦、折磨令他认识到了现实。
而在自己垂死边缘时,恳求救了他一命的主人时,却被无情地拒绝为他证明身份,因为那个主人是奴隶主,自己也负债中,不可能为了黑人,即使是个原本自由的人而牺牲对其的利用价值。
而我以为,这个农场主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对黑人的惯性思维,认为黑人不可能会有很多钱来赎回自己,侧面透视着这个社会存在着的不信任和彼此猜疑,在那个时候,信任只属于白人之间,种族歧视的毒瘤在美国的南部片地开花。
在农奴主转让了对主人公的所有权后,如果说第一个农场主是一个懦弱的恶人,那么,第二个农场主,就是一个容易暴怒的喜欢暴力的恶到骨子里的人。
我们从一些细节就能看出这个人代表着当时美国南方农场所有奴隶主的丑陋面貌,自私、无情、冷血、嫉妒等心理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所以该片把主人公的经历叙述得最长而且也占据影片三分之一的播放。
可谓道破了当时所有蓄奴者的心态与面貌。
通过残酷的体罚、生存条件、食物的控制、甚至是掌握生死决定的权利来剥削黑人的劳动,并暗地里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嫉妒。
对碍眼的或者比自己优秀的黑人恨不得出之而后快,工作上处处针对,可谓把人性劣质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能干,漂亮的女人也经常进行猥亵,而且贪心厌旧、喜怒无常,令观众无不为主人公的遭遇捏一把汗。
而即使面对着这一切,主人公所罗门都仍然坚定地朝着看不见的希望前进,坚持。
在一次虫荒的危机下,奴隶们被赶往了其他地方干活,而主人公结识了另外一个白人主人,并相处的很愉快,事后也靠着自己拉小提琴的技艺得到了赞赏和报酬。
在回到农场后,他的信念更浓了,必须打破这个局面!这是来了一个当过监工的新雇员,在一次谈话中,主人公确信了他是自己重获身份的贵人,于是把所有的积蓄交给了这个素未谋面而却倍感亲切的人。
而事实是,他被贪婪的雇员举报了,于是,主人公不得不放弃以往的正气,为自己撒了谎,说这是那个雇员为了得到监工的位置而故意陷害自己。
事后,他把自己视之为生命的小提琴砸碎了,碎得很彻底,与小提琴粉碎的,包括主人公的心,一颗坚定的,向往自由的心。
故事的最大转折点是另外一个自由的加拿大籍白人,他与农场主不同,也不同于其他白人,在与其他黑人的交流中的眼神无不透露出对弱者的关怀,透过谈话,得知他是当时少数真心赞成废除奴隶制这个邪恶的制度的自由人。
主人公曾经被冰冻透了的心开始鼓动,最后,在解释了一番自己的身世后,加拿大籍白人答应了为他铤而走险,为他讨回公道。
故事的结尾当然是皆大欢喜了,主人公回到了家,家人也安然无恙,女儿出嫁,儿子长大成人,妻子虽然满头白发,但这不就是那他期待已久的场景,那梦寐以求的幸福吗?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主人公恢复了自由,而背后的其他黑人呢?只能说,他们被时代的巨浪吞噬了。
这,也是历史的残酷,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经阶段。
即使在近代的美国,通过大型的游行、公布演讲,黑人的地位得到了逐渐的提高。
而在曾经存在过的白人黑人地位不平等的历史背景下,黑人都尽量会在白人面前低调、谨慎,否则就会招惹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而现代的美国,尽管黑人已经得到了解放并享有与白人平等的公民权利,可以享受一切的医疗卫生保障、教育支持,但是白人还是会对黑人心存芥蒂。
只是取而代之的是表面的恭敬与暗地里的鄙视。
而作为生在中国的我们,虽然没有这种体验,但是,换个角度看,不也差不多吗?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期,每个人都身不由己,不进则退、弱肉强食,我们不得不掩埋自己的善良,为了生存而干一些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
官员贪腐、食物问题、住房问题、医疗教育养老问题正在折磨着每一个当代的社会人。
我们大部分人也沦为了金钱的奴隶。
然而,我们可否也像主人公一样,磨枪十年,只为一战呢?忍辱负重地坚持不懈、坚定信仰,并坦然接受这人生的考验?即使不公,我们也可以改变自己一点点。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2】
“你能回来就好……”在一片悲喜交集中,《为奴十二年》这部影片结束了。
然而,它的意义和思想远未结束。
它反映的善良与冷漠的较量,至今仍在进行着……
《为奴十二年》讲述了19世纪上半叶的一个黑人的故事。
所罗门本是纽约的一个具有自由身份的黑人,靠拉琴为生,已经有了家庭。
却被两个白人以为马戏团表演伴奏所骗,去了华盛顿,被绑架并卖为奴隶。
他竭力逃脱,却没有成功,他被卖到了南方,过了十二年非人的奴隶生活,见到了许多黑人的悲剧。
终于,有一位善良的巴斯先生答应帮助他,在一番周折之后,他终于重获自由,回到了家中。
看《为奴十二年》时,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震惊。
当是所罗门被吊了起来,呼吸困难,奄奄一息,许多人从旁而过,却视而不见。
在他已经快要死去的时候,一个女士出来,看见了他,但她只是冷漠、呆滞地望了几眼,竟又走了回去,那眼神,是怎样的轻蔑和不屑!人都快要死了,不但不来救,还在高台上欣赏,厌倦以后又走了回去。
这人可以说简直是冷漠到了冷血的地步。
最后,福特先生慢悠悠地走来了,在欣赏了一阵后,他才带着满意的表情,放所罗门下来。
他可以说勉强还有一点点善良之心,可惜却被冷漠的巨大冰山包围了。
对一个快要死的人,竟然还能这个样子,可以说是禽兽不如。
《为奴十二年》是在美国南方奴隶制背景下展开的,控诉了奴隶制下人们的自私、麻木、冷漠与残忍。
美国后来废除了奴隶制,今天已逐渐消灭冷漠。
当今的中国没有奴隶制,可我却明显地觉得,一股冷漠之风,已在社会上盛行起来,许多人的善良之心,已渐渐被麻木和冷漠压制了。
就拿小悦悦事件来说,首先,那个肇事者就是冷漠的。
如果是一个善良的人的话,发现撞到人了,肯定会马上送她去医院。
可他不但没这么做,而且还又压了她几次,然后扬长而去!这样的人,除了丧心病狂,还有什么词好形容他呢?
其次,那些路人也是冷漠的。
孩子已经被压得那么惨,那么明显了。
他们竟然匆匆走过,装作不知道!这些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在生活中或许是好丈夫,好妻子,好父亲,好母亲。
但是,因为此刻的冷漠,他们是卑贱的人,是可恶的人,是无耻的人,我想不到人怎么会残忍到这个地步。
他们和影片中那个对所罗门视而不见的女士,没有什么区别。
不止小悦悦事件,当今社会上已冷漠成风。
小悦悦事件之后,冷漠之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加强了。
我曾不止一次在新闻上看到,一群人叉着手,面无表情地围观着。
一次又一次的冷漠,最终必然导致社会的病变。
《为奴十二年》就是让我们反对冷漠。
我们绝不能让冷漠之风继续盛行,让我们学学那位巴斯先生,树起善良与正义的旗帜。
携起手来,奉献爱心,共创美好的明天!来吧,让我们群策努力,并肩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