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的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的教案 篇1【设计思想】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教学经验的核心。在讲授《春》一课时,应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自学讨论和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学习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想、主动的说、主动的学、主动的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与练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应该把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语感的培养和读写结合上,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到学为所用。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都热爱春天,向往春天。这里我用投影给大家展示出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春天描绘出来吗?(教师多媒体展示)
生:(口头描绘)。
(学生的口头描述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自然的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春》,体会一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板书课题和作者,并用投影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细致观察、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2、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
二、学生自学,尝试感知与分析
1、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体会本文的思路。
(范读课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整体的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出示第一组尝试题,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理清思路:
⑴ 全文由几个部分组成?
⑵ 文中哪些词语最能突出盼?
⑶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⑷ 在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在哪里?
⑸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这一组尝试题,能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并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
3、出示第二组尝试题,学生深读课文后分组讨论,重点分析春风图。
⑴ 作者抓住了春风的什么特征?体现在哪里?
⑵ 作者调动了人们的哪些感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⑶ 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运用的最好?好在哪里?
⑷ 在对春风的描绘中抒发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先朗读,再讨论,后背诵。教师加以精讲点拨,并指导本段的朗读。
(学生的朗读、讨论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为读写结合打下基础。)
三、反馈练习
学生分四组讨论其余四幅图画,教师适当点拨,并用投影出示要求:
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4、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
5、重点分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
(这是一次集中的反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查漏补缺,使学生全面、牢固的掌握知识。)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的绚丽画卷,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全文充满着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能不能总结出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及时启发后,出示投影。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倾注感情,选取景物
细致观察,找准特点
调动感官,展开联想
顺序合理,语言优美
(师生共同对所学知识做出归纳,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思维加工能力,同时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个很好的检验。)
四、限时作文练习
题目:秋
要求:
1、描绘有代表性的一种景物即可。
2、运用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3、字数在150字左右。
用投影出示几幅秋天的图画,供学生参考。
(片断写作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学为所用,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锻炼他们快速立意、构思、成稿的能力。)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总写 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 (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新)千姿百态(美)青春活力(力)
《春》的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3、学习作者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并运用于练笔中,使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4、对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以鼓励为主,但要注意引导 的方向性。)
5、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6、从本文的学习中,初步学会阅读文章和欣赏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有条件可增加一节活动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会作者积极热情的思想感情。
2、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
3、学习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
4、揣摩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体会比喻、拟人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此处隐藏12828个字……
师:为什么要强调“偷偷”,是不想让人发现吗?
生:是因为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小草已经出现了。
师:这里正如一首唐诗中所说的:“天街小草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里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意想不到的欣喜。
(学生与教师一起重复这首诗)
生:我觉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写得好,这句写出春天百花烂漫的情景。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
师:作者用拟人手法让你们感到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生:可爱、调皮。
师:其实都突出了一个字,从文中找出来。
生:“闹”。
师:这里有热闹、喧闹的意思,表现出百花争艳,绚丽多彩的情景。
……
(上述问题回答时,让学生朗读相关段落,可适时让其它学生评点朗读,然后再读出相关语句。)
生:我喜欢“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一句,它让我感到了春天的宁静的美。
师:这一段描写春雨非常细致的,有正面描写,是什么?
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针”。
师:还有侧面描写,是什么?
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师:为什么天很晚了,又下着雨,农民还在地里工作,他们不觉得辛苦吗?
生:他们被春天的气息所陶醉了。
生:他们想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到幸福的生活。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他们今天的工作将会给他们带来更美好的明天。
生:他们在雨中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这场春天的雨孕育着一个美好的梦,一个美丽的明天,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正如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买杏花。”也许明天当你推开窗户,你将看到一个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春天。请全班同学集体配乐朗读该段文字。
以上部分要求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品味教学设计>文章语言,教师起引导者作用,启发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教学设计>文章的深层涵义。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这一步是训练学生朗读技巧的关键步骤。对于课文的各部分,可以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有的可以让学生单独朗读,有的可以让全班齐读,用不同的方式突出朗读的要求。
四、质疑探究:
师:文中还有哪些疑问,把它们划出来,与同座位交流一下,如果仍无法理解,就提出来。
(学生讨论)
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中,“粉的像霞”比喻是否恰当?这两个比喻是否重复?
师:问得很好,霞不也是红色的吗?你见过粉色的霞吗?这些写好吗?你们觉得如果换几个词来形容好吗?
生:如果换了词感情色彩就不强了。……
师:(总结)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一种变化。先用最纯粹、最热烈的颜色来写春的色彩,用色彩表现春的活力。
生:“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样写是否符合实际?
师:对,这不是太快了吗?
生:这是想象。……
师:(总结)通过想象把春花秋实联系了起来,也是对明天的美好憧憬。
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中,“像花针”这个比喻是否恰当?
师:对,花针不是很重的吗,怎么会象雨丝呢?用花针是为了表现雨丝的什么特点?
生:让我们想象到了雨丝的在灯光中的闪亮。……
师:(总结)表现了雨丝闪闪发亮的特点。
……
师:同学们能否用几个字概括春天的特点?
生:……
师:我们可以从课文第三段中总结出几个词对春天进行概括:新、美、力。
师:这几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这几段话给人什么感受。
生:充满感情,有力。
师:这三个句子层层递进,有力地结束了全文,也就是本文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朗读最后一段,体会这种感情。
通过质疑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从而为下面的迁移训练打好基础。最后通过朗读结束全文,也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五、迁移训练:
师:本文为什么能够写得如此生动形象?
生:因为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
师:观看一段有冬天的画面,写一段相关的文字描述一下这样的美景。
(学生观看画面)
师:(点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下雪的时候你可以把飞舞的雪花象什么呢?雪睛了,你会把整个世界比喻成什么?凝着雪的树枝象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力,好好想一想。同学们可以用哪些比喻表现冬天的景色呢?
(学生写出相应的句子)
生:大雪覆盖了周围的小山,好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在抚慰着自己的儿子。
师:你说得很好,你还可以说:“它们好像对怀中的城市说:‘安心睡吧,这准保暖和。’”。
生:透明的冰柱像是由水晶制成,在阳光下闪耀。
师:你还可以说:“这些美丽的冰柱在阳光下仿佛闪耀着不同的色彩,造出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
本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要求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指点学生使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词语,通过教师的评点,让学生能够更好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更好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更要突出学生的作用,变教学生“学什么”为教学生“如何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本篇课文应当以读为,然后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书上评注相关的解释和评论。而新的教学思想,要求摒弃传统教学中落后的一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有价值的因素。
本文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美文的范例,而本课的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美、品味美以及如何创造美。这是一篇写得很美的散文,而这种美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体现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以欣赏修辞手法并且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为主。而单纯的讲解重点语句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修辞手法。
因此,在教学设计>设计这课时我让学生首先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品味教学设计>文章的语言,再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深入了解教学设计>文章的深层涵义,最后通过质疑的形式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方法,再让学生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练习,考核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要组织学生探究内容,要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还要帮助他们掌握运用修辞手法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老师的一句话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教师随时随地都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