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书 > 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

时间:2024-04-17 17:33:18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怀念母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怀念母亲》教案1

教学目的:

1、 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 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季羡林的一文章——《怀念母亲》。“怀念母亲”,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使将近百岁老人季羡林终身遗恨,度日如年,我们也带着终身遗恨,度日如年的心情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季羡林为什么终身遗恨,度日如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

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

③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的语句,并记录自己的体会。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小组内自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及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在组内展示。

2、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

3、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4、我知道文章主要写: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5、我知道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二)学文悟情展示(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A、交流对亲生母亲的敬意和爱慕之情

1. 小组自学,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B、互动交流,教师点拨:

1、交流: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重点语句:生:“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苦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

师: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

师:是呀,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

生: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

生:我觉得还有一点,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

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到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指导朗读)

师: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生:会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

生: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

师:这也许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师:“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些什么?

师: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出示资料:“我暗暗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

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么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这段话。

C、出示补充资料《赋得永久的悔》。这是留存在作者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因此,当母亲逝去时,作者内心又怎么能接受得了,你从哪句话读到了这种情感?指读,交流体会。

D、;正如作者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却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这也正能体现作者对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自由选读最喜欢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想象到的一位母亲着急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与季羡林此时的心会想说的一些话。

三、朗读全文,师生。

四、课外知识拓展。

查找资料,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文章来读,并写一写体会。

《怀念母亲》教案2   【《怀念母亲》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最后,作者呼应文 ……此处隐藏26450个字……们体会到作者伤心母亲去世了,而今他成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更加真挚,更加深厚,所以他连用两个感叹号,来表达心中喷涌的情感。大家读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指名读,齐读。

4、在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写出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这种深厚情感,知道是哪句吗?读给大家听一听。

过渡:读到这,教师不由得想到了王维的两句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国他乡,季老先生怀念的还仅仅是自己的生母吗?还有谁——(祖国母亲)

(二)、体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1、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画出的描写对祖国母亲爱慕与敬意的词句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对祖国母亲的魂牵梦绕?指名读

①理解“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这句也出现了一个“频来入梦”你是怎么理解的?

问题设计:祖国母亲为什么也会一次又一次走进作者的梦中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日记。

②在日记里找到了哪些关键句,哪个小组接着来汇报。

Ⅰ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地糊在心头。

在这段的学习中,你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吗?

预设:作者为什么而凄凉,为什么这凄凉又是甜蜜的,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吗?

师小结指导朗读:作者运用凄凉与甜蜜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对比,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因此读这句时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点凄凉”与“甜蜜的、浓浓的”语气上的区分。指名读

Ⅱ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不能忍耐。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思念)这种思念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你积累的诗句来形容吗?

指导朗读:艾青曾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是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这种深沉、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怎样通过读传达出来呢?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

Ⅲ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③通过刚才学习,联系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为什么祖国母亲也会频来入梦吗?

2、引读

教师: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断涌现着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着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头不仅挥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离而变得更加强烈了,请同学们与教师一起再深情地朗读他的日记,再一次走进老人浓浓的思念——生:11月16日日记

教师: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生:11月20日日记

教师: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轻轻地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生:11月28日日记

(三)体会《寻梦》的情感

过渡:为了更好的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敬意与爱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记外,还引用了他的散文《寻梦》的开篇、结尾,让我们来读读这两段文字,用心去体会、感悟。(分男女生读)

①这样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结合搜集的资料谈)

(四)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这样的思绪可以在课文中找到许多许多,母亲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内容,快速读读课文做后一段。

说说从这一段中的哪个词、哪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感情朗读

五、体会课文写法

1、浏览课文开篇、结尾

2、你发现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了吗?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课文是怎样首尾照应的。

3、小结:像这样首尾照应就能使课文结构更加严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六、总结延伸

这篇课文首尾照应使每一个读此文的人都能深切的意识到作者在欧洲的十一年是对母亲思念异常强烈的十一年,生身母亲与祖国母亲化为一体,成为支撑他在国外漫长岁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课后请同学们把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摘抄下来,愿意进一步了解季羡林先生的同学,可以读读《季羡林画传》、《重返哥廷根》、《季羡林论人生》。

《怀念母亲》教案15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___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⑴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⑵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③补充资料,谈感受。

⑶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3、再读整段话。

四、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怀念母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