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仪态礼仪
掌握职场仪态礼仪,修饰你的仪态美,从细微出流露你的风度、幽雅,远比一个衣服架子,更加赏心悦目。小编为您推荐关于职场仪态礼仪的文章,给您提供参!
职场仪态礼仪一
站姿:古人云:站如松。
联系现代职场的世界,倒也不必站的那么严肃!男士则主要体现出阳刚之美,抬头挺胸,双脚大约与肩膀同宽站立,重心自然落于脚中间,肩膀放松。
女士则体现出柔和和轻盈,丁字步站立。
交谈:谈话时,要面对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
尽量保持身体的挺直,不可歪斜。
依靠着墙壁、桌椅而站;双腿分开的距离过大、交叉,都是不雅观和失礼的行为。
手中也不要玩弄物品,那样显的心不在焉,是不礼貌的行为。
坐姿:入坐要轻而稳,女士着裙装要先轻拢裙摆,而后入坐。
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
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
至少坐满椅子的2/3,脊背轻靠椅背。
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起立。
行走:靠道路的右侧行走,遇到同事、主管要主动问好。
在行走的过程中,应避免吸烟、吃东西、吹口哨、整理衣服等行为。
上下楼梯时,应尊者、女士先行。
多人行走时,注意不要因并排行走而占据路面。
递接物品:递接物品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常见的举止动作,但这一小小的动作往往却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递接物品的基本原则是举止要尊重他人。
如双手递物或接物就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
而如果在特定场合下或东西太小不必用双手时,一般要求用右手递接物品。
目光:与人交往是,少不了目光接触。
正确的运用目光,可以塑造专业形象。
根据交流对象与你的关系的亲疏、距离的远近来选择目光停留或注视的区域。
关系一般或第一次见面、距离较远的`,则看对方的以额头到肩膀的这个大三角区域;关系比较熟、距离较近的,看对方的额头到下巴这个三角区域;关系亲昵的,距离很近的,则注视对方的额头到鼻子这个三角区域。
分清对象,对号入座,切勿弄错!每次目光接触的时间不要超过三秒钟。
交流过程中用60%-70%的时间与对方进行目光交流是最适宜的。
少于60%,则说明你对对方的话题、谈话内容不感兴趣;多与70%,则表示你对对方本人的兴趣要多于他所说的话。
职场仪态礼仪二
交谈礼仪
首先要注意交谈时的面部表情和动作。
在与同事或上司谈话时眼睛要注视对方谈话时间的2/3。
并且要注意注视的部位。
若注视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注视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注视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注视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
所以对不同的情况要注视对方的不同的部位。
不能斜视和俯视。
要学会微笑,微笑很重要。
保持微笑,可以使我在大家的心中留下好的印象;也可以使我感到自信。
另外,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身体语言。
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
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
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其次是注意掌握谈话的技巧。
当谈话者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谈上几句话。
谈话最重要的一点话题要适宜,当选择的话题过于专业,或不被众人感兴趣应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不要恼羞成怒,而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
在自己讲话的同时也要善于聆听。
谈话中不可能总处在"说"的位置上,只有善于聆听,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双向交流。
听别人谈话就要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在别人讲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去打断。
假如打算对别人的谈话加以补充或发表意见,也要等到最后。
在聆听中积极反馈是必要的,适时地点头、微笑或简单重复一下对方谈话的要点,是令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情,适当地赞美也是需要的。
要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
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
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
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
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
职场仪态礼仪三
介绍礼仪
一、正式介绍
在较为正式、庄重的场合,有两条通行的介绍规则:其一是把年轻的人介绍给年长的人;其二是把男性介绍给女性。
在介绍过程中,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对此人的一种敬意。
比如,要把一位David介绍给一个Sarah的女性,就可以这样介绍:"David,让我把Sarah介绍给你好吗?"然后给双方作介绍:"这位是Sarah,这位是David。"假若女方是你的妻子,那你就先介绍对方,后介绍自己的妻子,这样才能不失礼节。
再如,把一位年纪较轻的女同志介绍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则不论性别,均应先提这位长辈,可以这样说:"王老师,我很荣幸能介绍David来见您。"
在介绍时,最好是姓名并提,还可附加简短的说明,比如职称、职务、学位、爱好和特长等等。
这种介绍方式等于给双方提示了开始交谈的话题。
如果介绍人能找出被介绍的双方某些共同点就更好不过了。
如甲和乙的弟弟是同学,甲和乙是相距多少届的校友等等,这样无疑会使初识的交谈更加顺利。
二、非正式介绍
如果是在一般的、非正式的场合,则不必过于拘泥礼节,假若大家又都是年轻人,就更应以自然、轻松、愉快为宗旨。
介绍人说一句:"我来介绍一下",然后即作简单的介绍,也不必过于讲究先介绍谁、后介绍谁的规则。
最简单的方式恐怕莫过于直接报出被介绍者各自的姓名。
也不妨加上"这位是"、"这就是"之类的话以加强语气,使被介绍人感到亲切和自然。
在把一个朋友向众人作介绍时,说句"诸位,这位是Sarah"也就可以了。
在非正式的聚会上,你可采取一种"随机"的方式为朋友作介绍:"David,你认识Sarah吗?""David,你见过Sarah了吗?"然后把David引见给Sarah。
即便David是你的好友,也不应在作介绍时过于随便:"David,过来见见Sarah。"或者,"David,过来和Sarah握握手。"这种介绍让人听起来觉得缺乏友善和礼貌。
在聚会中,友好、愉快的气氛比什么都重要。
作介绍时,一般不要称其中某人为"我的朋友",因为这似乎暗示另外一个人不是你的朋友,显得不友善,也不礼貌。
除非特殊情况,人们一般都不习惯毛遂自荐,主动地自报姓名。
如果你想知道某人的名字,最好是先找个第三者问一问:"那位穿西装的是谁呀?"其后在你和这位穿西装的David见面时就可以说:"你好,David。
"无论如何不要莽撞地问人家:"你叫什么名字?"这显得唐突。
如果万不得己也应说得婉转一点:"对不起,不知该怎么称呼您?"
三、自我介绍
有时企业家为了某事需要结识某人,在没有人介绍的情况下你也可以直截了当地自我介绍:"我叫David,我们曾在广州见过一面。"或者是:"你是Sarah吧,我是David,你弟弟的朋友。"如果能找出你和对方的某种联系作为介绍时的简注,这固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即使是素昧平生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你能彬彬有礼,对方自然也会以礼相待。"
四、在介绍时如何应对
当介绍人作了介绍以后,被介绍的双方就应互相问候:"你好。"如果在"你好"之后再重复一遍对方的姓名或称谓,则更不失为一种亲切而礼貌的反应。
对于长者或有名望的人,重复对其带有敬意的称谓无疑会使对方感到愉快。
如果由你负责出面组织一个聚会,届时你就应站在门口欢迎来客。
如果是正式一点的私人聚会,女主人则应站在门口,男主人站在她旁边,两人均须与每一位来客握手问候。
按现代西方礼节,当一位妇女走进房内,在座的男子应起立为礼。
但若在座之中也有妇女的话,则此礼可免,这时只需男女主人和其家人起身迎客就行了。
一般来讲,男子应等女子入座后自己再就座。
如果有位女子走过来和某男子交谈,他就应站起来说话。
但如果是在某种公共场所,如剧院、餐馆等也不必过于讲究这种礼节,以免影响别人。
直呼老板中文或英文名字的人,有时是跟老板情谊特殊的资深主管,有时是认识很久的老友。
除非老板自己说:"别拘束,你可以叫我某某某",否则下属应该以"尊称"称呼老板,例如:"郭副总"、"李董事长"等等。